文|范亮
编辑|郑怀舟
经历年初连续两周的下跌后,本周 A 股市场终于迎来反弹。
分市场看,创业板(4.66%)>深证成指(3.73%)>上证指数(2.31%);按市值风格看,中证 2000(5.7%)>中证 1000(5.5%)>中证 500(4.06%)>沪深 300(2.14%)。反弹力度基本与前两周的下跌深度正相关,未见明显分化,即前两周跌得多的板块,本周反弹幅度也更高。因此可以初步判断,本周 A 股普涨主要还是源自情绪的修复。
那么,本周 A 股情绪为何开始修复?未来是否还可以延续?
下周乐观基调确认?
按交易日拆分看,本周市场的上涨主要是由 1 月 14 日贡献,当日市场大涨的核心原因是,央行在当日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人民银行今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时针对资本市场,央行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也对互换便利、回购增持贷款两项金融工具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解读,即"在股票市值被明显低估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证券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将有足够意愿运用两项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资金去回购或者增持股票,这样就形成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能够有效发挥稳定市场作用,遏制市场负向循环。"此外,央行还强调"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增加投资"。
因此,资本市场对互换便利、回购增持贷款两项工具的定位也更加明确,即稳定股市,起托底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偏好。未来,我们实际上也可以根据两项金融工具的实际运行力度来侧面判断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大股东眼中的"市场低位"。
除央行发声外,A 股收盘后其他利好的发酵,也为下周市场的表现奠定了乐观基调。
一个利好是我国四季度 GDP 超预期,显示我国政策刺激特别是供给端的刺激已经开始有成效;另一个利好是中美两国领导人 1 月 17 日晚通电话,当日外交部也宣布,中方将派特别代表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
A 股的" 924 "行情在去年 11 月上旬正式落下帷幕,市场开始担忧特朗普当选后,贸易环境的变化会对全球的宏观环境造成冲击,故一直以保守预期进行交易,而本次中美领导人通电话,则传达出积极信号。
从市场反应来看,周五晚中概股表现活跃,中概互联指数上涨超 3%,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超 3%,预计下周 A 股市场也会有所反应。
供给端发力明显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包括 2024 年四季度 GDP(生产法核算)、2024 年 12 月经济运行情况等多项重磅数据。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4 年四季度我国实际 GDP 同比增长 5.4%,远超市场此前预期的 5%。分行业来看,四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 7.9%,金融业同比增长 6.5%,均高于四季度 GDP 整体增速,同时也高于全年 GDP 增速。
至于为何会超预期,综合市场观点,主要来自三方面原因,一是在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支持下,供给端发力速度强于需求端,如近月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供给端数据的边际变化,一直强于社零等终端需求数据;二是在未来贸易环境预期下,存在抢出口行为,进一步拉动生产,如海关总署此前发布的 12 月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出口(以美元计)同比上升 10.7%,远超市场预期。三是服务业表现亮眼,特别是房地产业增加值,由负转正,从三季度 -1.2% 转为增长 2%。

图:2024 年四季度和全年 GDP 初步核算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36 氪整理
再看 2024 年 12 月单月数据,生产端,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2%,前值则为 5.4%,同比增速连续两月维持上升态势,这也与四季度工业增加值超预期相呼应。
不过,生产端数据虽保持火热状态,但需求端数据动能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消费端,12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5172 亿元,同比增长 3.7%,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 39509 亿元,增长 4.2%。
这份社零数据略高于 2024 年全年的 3.5%,重要的驱动因素即来自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如细分项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同比增长 39.3%。另外通讯器材类社零同比增长也达到 14%,原因是部分地方在 12 月就启动了手机购买补贴,预计 2025 年 1 月 20 日全国消费电子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后,通讯器材类社零有望在 2025 继续维持高增态势。
投资端,2024 年 1-12 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2%,低于 1-11 月的 3.3%,同时也略低于 Wind 一致预期。按构成划分,建筑安装工程同比增长 3.5%,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速高达 15%,主要也是两新政策推动,这也与生产端工业增加值的高增形成呼应。
后市研判两步走
总的来说,2024 年四季度以及 12 月经济数据超预期,主要来自政策支持、"抢出口行为"拉动。同时需要认识到的是,2024 年政策发力效果仍主要体现在生产端,供需本身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未来需求能否强势回暖依然是资本市场信心回暖的核心指标。
因此,对后市的研判可从以下两个方向展开,一是目前的消费电子刺激政策在 2025 运行是否有明显效果,如果运行有效,那么参考 2024 年家电板块的大涨,消费电子板块将会有不错的表现。二是政策端是否会针对终端需求推出更强力的刺激,或者说社零等消费数据是否会明显回暖,如果存在强政策刺激 / 消费数据明显回暖,那么 A 股市场整体均会有较好的表现,否则杠铃策略依然是最优选择。
*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