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中将阿尼尔·克拉斯最近在《印度防务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引发轩然大波。
这位将军将孟加拉国与中国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形容为"插在南亚腹地的一把尖刀",字里行间透露着难以掩饰的焦虑。事件的导火索要追溯到今年3月27日,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与中国签署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协议。
蒂斯塔河的水流声从未如此引人注目。这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如今成为印孟关系的晴雨表。尤努斯在访华期间提出邀请中国参与蒂斯塔河流域管理,这一提议犹如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印度政坛激起层层涟漪。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水利专家立即发表声明,称此举将"威胁印度东北部七邦的粮食安全"。
吉大港的起重机日夜不停地运转着,这座距离印度"鸡脖走廊"仅300公里的港口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建。中国企业的参与建设,让新德里的战略分析人士夜不能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外交部官员坦言:"我们正在目睹1971年历史的重演,只是这次角色互换了。"
印度军方近期的高调举动颇值得玩味。在西部边境部署的"阵风"战机编队,在东部边境展示的S-400防空系统,以及在印孟边境举行的"闪电打击"军事演习,这一系列动作与其说是实战准备,不如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表演。新德里国防研究所的专家在闭门会议上承认:"我们的装备展示更多是为了国内政治需要。"
达卡大学经济学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孟加拉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18亿美元,而同期印孟贸易额仅为156亿美元。这一数字差距正在重塑地区经济格局。孟加拉国财政部长在议会发言时强调:"经济合作不应该被地缘政治绑架。"
博鳌论坛期间的一个细节被与会者反复提及。尤努斯在非正式会谈中展示的跨境基建规划图,七个重点项目如同北斗七星般环绕在印度东北部周边。这份规划被印度媒体称为"经济版的珍珠链战略",在印度议会引发了长达三小时的激烈辩论。
历史学者指出,当前局势与上世纪70年代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来削弱巴基斯坦,如今孟加拉国则通过深化与中国合作来平衡印度影响。这种战略博弈的轮回,印证了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盟友,只有永恒利益"的真理。
孟加拉国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在中孟签署基建合作协议后的一个月内,中资概念股平均涨幅达到23.5%。这种市场反应与印度媒体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形成鲜明对比。达卡证券交易所的分析师指出:"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
印度外交部的内部评估报告显示,其对孟加拉国的传统影响力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告特别提到:"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和水资源合作三管齐下,正在逐步改变地区力量对比。"这份报告的结论部分用红色字体标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邻国的政策。"
夜幕降临在恒河三角洲,达卡街头的大型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放中孟合作项目的宣传片。而在新德里的战略研究所里,专家们正在激烈讨论如何应对这个正在发生的地缘政治变局。一位资深研究员在笔记本上写下:"当经济合作的列车已经启动,军事威慑还能发挥多大作用?"
